自己的梅酒自己釀:超簡單自釀梅酒攻略
前言
每逢清明前後,掃墓祭祖之餘,也迎來了青梅的豐收時節。自從兩年前,我抱著好奇的心情開始嘗試自釀梅酒,沒想到竟意外獲得家人與朋友們的熱烈好評。因此每到這個時節總要買個幾斤梅子來增加庫存的梅酒。
今年釀造新品時順便將這兩年的經驗記錄下來,並且分享一下我的比例。跟著這篇攻略帶你一步步完成,讓你第一次自釀梅酒就上手!
自釀梅酒所需材料
自己在家釀梅酒的樂趣就在於它的簡單與隨性,你只需要準備以下這四種基本材料,就能輕鬆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風味:
-
梅子:風味的基底。
青梅和黃梅各有特色。青梅的風味較為清新爽口,酸度也較高;而黃梅則帶有更濃郁的香氣,甜度也稍高一些。我個人偏愛使用青梅,釀出來的梅酒清爽解膩。你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風味來選擇。💡
一般在市場購買的梅子大多是10斤的包裝,如果不想一次買這麼大量的朋友可以前往家樂福看看,有時候會有散裝的。或是在蝦皮上購買也可以,只是時間上比較難以掌控。 -
基酒:風味的延伸。
基酒的選擇非常多元,完全可以根據你平時的喜好來決定。無論是台灣傳統的米酒頭、純淨的伏特加、風味濃郁的威士忌,或是帶有獨特香氣的琴酒,都能為你的梅酒帶來不同的風味層次。💡
通常用來釀造梅酒的基酒不需要太高級,好市多1.75 L的伏特加是釀造好朋友。不過如果你在三個月內甚至一個月就迫不及待想開來品嘗一番的話,可以選擇中價位的基酒,此時基酒的風味基本都還保留著。而伏特加這種酒精感較重的基酒,個人建議半年至一年後再喝會比較順口。 -
冰糖:甜蜜的催化劑。
雖然砂糖也可以使用,但我強烈推薦冰糖。冰糖的結晶較大,溶解速度較慢,這樣可以讓糖分更均勻地與梅子的風味融合,也能避免酒體顏色變得混濁,讓梅酒看起來更清澈。
-
容器:時光的魔法瓶。
選擇一個乾淨且密封性良好的玻璃罐非常重要。無論是IKEA風格簡約的玻璃罐,還是五金行常見的紅色蓋玻璃罐,只要確保乾淨、乾燥且密封性佳即可。容量大小則可以根據你釀造的份量來選擇。
💡
罐子容量可以簡單的用材料的總重量粗略計算即可,例如1公升的酒、1公斤的梅子、500 g的冰糖,那便可以選擇3公升罐子來使用上就有餘裕,也預留發酵空間。
超簡單釀造三步驟
昔有三步棋,殺溫皇;今有三步驟,釀梅酒!
第一步:接風洗塵,去蒂淨身
首先就是用清水將梅子洗乾淨,去除蒂頭後風乾,這個步驟就結束了🤣。
去除蒂頭的方式也很簡單,用牙籤或是指甲輕輕一摳就掉下來了。
第二步:備酒與糖,請君入甕
確認梅子完全風乾之後,便拿出準備好的容器準備裝填。容器的部分也是需要清洗並完全擦乾,準備釀造前可以再使用酒精進行消毒,不過要確認酒精揮發之後再進行下一個動作。
將梅子與冰糖先行放置於容器之中,然後把將基酒緩緩注入,確認有酒體有蓋過梅子與冰糖即可(比例的部分可參考下章節分享)。
第三步:靜靜等待,蛻變之時
裝填完畢,將梅酒放置於陰涼處陳放,等待合適的時機來臨就可以享用了,為避免日後遺忘,不妨於瓶身留下釀造之日與所用比例,以供參考。
我的黃金比例:釀出家人朋友都說讚的梅酒
其實說到「黃金比例」,我使用的也不是什麼獨門秘方,而是這兩三年下來自己摸索出的心得。目前我主要使用過兩種比例,各有特色,也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
比例一:入門經典款 (酒:梅子:冰糖 = 1:1:0.5)
這是許多人第一次釀梅酒時會選擇的比例。釀出來的梅酒梅子風味濃郁,酸甜感也比較平衡。不過,如果存放時間較長(超過一年),可能會帶有一點點青梅本身的微澀感。適合喜歡梅子原始風味或是迫不及待開喝的朋友。
比例二:醇厚熟成款 (酒:梅子:冰糖 = 2:1:0.5)
這個比例是我個人偏愛的,尤其適合打算釀造後存放接近一年或更久再飲用的朋友。酒的比例較高,能更好地萃取梅子的風味,經過時間的沉澱,酒體會更加圓潤,與梅子的香氣完美融合,口感也更為醇厚順口。
自釀的樂趣:隨時調整你的風味
在家自釀梅酒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彈性!你可以隨時打開罐子試喝,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如果覺得不夠甜,就再加入一些冰糖;如果覺得梅子的味道已經很足夠了,也可以適量撈出一些梅子,避免風味過於濃烈。
以上兩種比例就提供給想要嘗試自釀梅酒的朋友們作為一個起點。不妨從這裡開始您的釀酒之旅,透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找到最能打動您味蕾的完美比例!祝您釀酒成功!
結語
釀好的梅酒我最常使用以下幾種喝法,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式等著各位去挖掘。
- 純飲
- 加冰塊
- 加氣泡水
- 加啤酒
而釀造完的酒梅不要隨便丟棄,除了直接吃之外,拿來煮梅子燒雞或是梅子雞湯都是很棒的材料,現在正值青梅盛產的季節,不妨把握這美好的時光,動手釀造一瓶屬於自己的梅酒吧!
👉 立即查看 青梅 蝦皮參考連結!
飲酒過量,有礙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