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lta Hi-matic E 我的第一台RF
前言
今天來記錄一下常用的底片機之一,Minolta Hi-matic E。
雖然已經用了幾年了,但這一兩年疫情較少出門,也比較常用手機拍照,其實也一陣子沒讓它出勤了。
當初也是鎖定所謂的RF七劍,不過要嘛外型不喜歡不然就是可遇不可求。偶然發現了這台Hi-matic E,
外型還不錯,體積也較七劍小,便入手玩玩看了。
Minolta Hi-matic E
Minolta Hi-matic 發表於1971年,且擁有少見的2~1/1000快門,搭配F1.7光圈的鏡頭,雖只能自動曝光,但應付日常生活算是遊刃有餘了。
相機規格
- Rokkor 40mm 4 群 6 枚鏡頭,最大光圈 F1.7
- Seiko 鏡間快門,快門速度 2 sec ~ 1/1000
- 黃斑疊影對焦,最近對焦距離0.8m
- CdS測光,程式自動曝光
- 底片ISO:25 ~ 500
- 熱靴
- 10 秒自拍
- 重量 560 克
- PX 640 (HM-N) 電池 2 顆
相機外觀
由於使用的是電子快門,所以在拍攝前最好都先確認一下電量,過片後半按快門檢查電源指示燈是否亮起,以確保電池是有電的。另外根據手冊所說,當電量微弱或沒電時,相機的特殊機制會將快門鎖定,提醒你該換電池了。
電池的部分可以用LR44代替,簡單的作法是將兩顆LR44串聯放在其中一格,另一格用鋁箔紙揉成柱狀填充。或是像我一樣購買電池銅套來轉接也可以。
鏡頭下方的A、B、C、D、E是外接閃燈時調整出力的,可參考機背說明。
這台的黃斑疊影有些淡化了,在高光下有時候看得有些吃力,我個人會稍微找被攝物附近相對黑的地方對焦,或是透過鏡頭上的對焦尺,稍微估一下距離可以減少完全失焦的風險。
實拍心得
Minolta Hi-matic E搭配 40 mm 的鏡頭在街拍或是日常紀錄算是相當好用,但最近對焦距離 80 cm 若想拍一些物體的特寫鏡頭就比較難拿捏。2秒的慢速快門搭配 F1.7 光圈想拍點簡單的夜景也是辦的到的,整體來說適合放在包包裡,隨手拍拍記錄生活十分方便!
這裡分享一些不同底片拍攝的照片給大家參考,有機會再來說說不同底片的調性。
Kodak Proimage 100
Kodak Ultramax 400
Kodak Colorplus 200
Film Never Die (FND) IRO 400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或是有其他問題與建議也歡迎留言跟我說,謝謝~
本部落格所有文章除特別聲明外,均採用CC BY-NC-SA 4.0 授權協議。轉載請註明來源 阿緯碎碎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