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的魅力:利用藍曬法賦予照片生命
前言
一兩年前在迪化街的英華攝影藝術工作室上了濕版攝影與古典沖印的體驗活動,結束之後跟店家買了范戴克銀鹽還有藍晒的沖洗組合,當時候回來興沖沖的弄了一些照片,然後就擺著了。
直到上上禮拜整理東西時無意間發現這些藥水,又剛好送洗了一批照片,於是拿出來玩了一下。
藍曬法起源
日光顯影是一種非銀鹽的影像製版方式,起源於18世紀,當時攝影術正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尚未有成熟的相片複製技術。在這個時期,許多冒險家和科學家開始勇闖未知的陸地,探索新的植物物種。日光顯影的起源與這些植物學家的需求有關,他們希望能夠製作出這些新發現的植物的影像副本,以便進行研究和分享。
其中一種廣泛使用的日光顯影方法是Cyanotype(藍晒法或氰版印像),它是一種利用紫外線感光的影像複印過程。這項技術於19世紀由約翰‧赫歇爾爵士(John Herschel)所發明。Cyanotype的特點是製作出的影像呈現藍色調,這是因為其感光材料中包含氰化鐵化合物。
這些早期的日光顯影技術為當時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式,以複製和保存他們的發現,特別是新的植物物種。這些技術的應用也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成為攝影和影像複製技術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同時也啟發了後來攝影術的發展。
藍曬法在當時被證明是一種高效且非常穩定的圖像製作方式。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照片的複製,還在工程圖表的大量生產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它具有低成本、易於操作、製程迅速、保存期長等多種優點。
藍曬實作
要使用藍曬法洗照片可分為下列步驟進行:
- 沖洗素材準備
- 等待豔陽高照的日子
- 感光相紙製作
- 沖洗照片
如果家裡有光療機或是UV之類的設備就不用等待驗長高照的日子了😂 。
底片素材準備
首先是準備想要使用藍曬法洗出的照片,一般來說操作步驟如下:
- 照片顏色轉為黑白
- 調整黃、紅色強度或是拉一下曲線使對比明顯一些
- 轉為負片
- 前往影印店列印透明投影片
我這邊使用的是Kodak ProImage100所拍攝的照片,原始檔案與轉換後的素材如下圖所示
感光相紙製作
藍曬作法一般是混合20%的檸檬酸鐵銨與10%的鐵氰化鉀(赤血鹽)作為感光劑,將兩種原料按1:1的方式混合後塗布在紙上便成為相紙,這時候相紙會呈現有點草綠色樣子。
相紙一般選擇水彩紙比較容易吸收感光劑,這邊使用的是博士水彩紙,裁切至合適大小後塗上感光劑,使其自然風乾後就得到感光相紙了。
這邊要注意盡量在照不到陽光或紫外線強烈的光源下作業,否則相紙就會直接感光了。
曝曬顯影
選擇一個紫外線強烈陽光普照的日子就是沖洗藍曬照片的好日子,將印出來的投影片(後稱底片)放置於相紙上面,使用夾子等方式固定好。要注意的是盡量確保底片與相紙能夠緊密的結合,以蜜扁曬出來的照片有失焦的情況發生。
我這邊是使用透明壓克力板與紙板作為前後固定面並使用夾子固定,當然前後都使用壓克力板是更好的選擇,不過因為我同時曬好幾組照片,在沒那麼多壓克力板的情況下使用紙板代替。
在陽光強烈時大概曝曬個5~10分鐘左右便可以準備進行下一個步驟,曝曬時間大家可以根據當天的條件做一下實驗調整,或是觀察在底片沒有影像處的相紙顏色是否明顯變深。
沖洗定影
顯影完成後下一步驟便是將其取下拿去沖水,將感光劑沖洗乾淨以免持續進行感光顯影,大概沖到水沒有出現剛剛調配完成的感光劑顏色即可,完成品如下:
到這裡基本的藍曬法沖洗照片已經完成。
照片後製
這時候如果想讓顏色對比進一步提升,可以將雙氧水稀釋後把照片放進去,如果想要刷淡則是使用小蘇打溶液。其他的變化例如放入紅茶或是咖啡中都可以使其轉變為其他顏色,也有另外一番風味,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多方嘗試。
結語
利用藍曬法沖洗照片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都可以把自己拍的底片用另一種形式具現化,之後有機會再來介紹另一種范戴克銀鹽的沖洗方式。